職場好習慣,讓你的人生熠熠生輝
作者:管理員 | 發布日期:2022-2-14 | 點擊量:2403
在職場中,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:
遇到不喜歡做的事情,就會開始推托,不想要面對,不想要解決,能拖就拖。自我的能力不錯,有太過強勢的習慣,常常讓別人覺得不是太舒服。害怕面對沖突,就算看到團隊中有不好的習慣,也是睜只眼閉只眼,盡量不得罪人,保持中庸,明哲保身。
對于有不好工作習慣的部屬,無論我們怎么責備他們,他們還是不肯改變。有想要改變一些習慣,但只要一忙碌或是疲憊,就又立刻忘了。那些壞習慣,不重要,不緊急,不改不換,這些習慣就在那里,如影隨形。
人類一生的工作,精巧還是粗劣,都由他每個習慣所養成。—富蘭克林
我們可以思考下,在職場中,大家最常遇見的壞習慣有哪些?
我大致把它們分為兩類:
1.個人:自身行為的壞習慣
2.組織:對他人展現的壞習慣
對個人來說,最常見的是遵守規章方面的小問題,例如遲到早退、做事拖延、不主動不積極、點一下動一下等等。這些個人素養及行為的問題,我認為是比較好解決的,只要給一點環境的刺激,或者是旁人的一個提醒,一點點小小的懲罰措施,思想教育,改變是不成問題的,只是時間早晚的關系。例如老是遲到的話,就去思考可不可以讓其調整一下作息時間,用全勤獎作為刺激源。如果說上述的不良習慣,是一個開始點,觸及范圍比較小;那么對組織內的壞習慣,則會是一個面,影響一大片。
例如我們常常看到有一種人,非常的以“自我為中心”,只要是自己的工作,就特別重要;自己的部門所提出的方案,就是最完美的。這樣的心理,說白了,就是“唯我獨尊”:其他部門都要來配合,不許抵觸,不許提出任何異議。
在這種習慣思維,剛開始可能只是本位主義,認為“我的部門不是你們可以控制的”;久而久之,這樣的人容易在職場上制造小圈圈,一群又一群的山頭林立,大家都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的勢力,最后,他們從不愿意合作開始,變成根本上非常抗拒別人的建議,甚至抗拒組織的變革。
你會發現這種人非常排斥與別人溝通、合作;沒有開放包容的心態,無法跨部門協作;而組織內存在這樣的壞習慣,不斷累積,擴大,當組織發展到一定的階段,便會成為一道組織的枷鎖。
職場上的壞習慣是怎么養成的?
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:
第一種不管怎么做,績效反饋永遠是優秀
例如他經常拖延工作,交代的項目一拖再拖,但是主管對此沒什么反應。例如他習慣用很多投機取巧的方式,喜歡溜須拍馬,實際沒有什么技能;但是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不愿意在第一時間戳破。
這個其實就是角色的反轉,就是下面的人摸到了你的習性,他不需要付出努力,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,應付著自己的工作,同時也應付著你,他就能換回想得到的報酬。
這樣的情況最常出現在“和諧共處”的組織環境中,大多數情況下,部門中有一位“好好主管”,希望組織成員都和諧,沒有沖突,氣氛融洽。但其實這樣的部門,是最沒有“前途”的,因為所有成長的目的,都只是為了換回“組織的一團和氣”。
第二種太過承襲過去的成功經驗。
一個人可能因為過去的成就,讓他覺得同樣的模式是對的。我們看到很多團隊精英升職到管理層,可能是靠著一股沖勁。但他們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因素,第一是環境是變動的,過去的方法現在不見得管用;第二是在不同的位置,有時做法也會跟著不同。
成功的光環實在是太閃亮了,尤其如果一位員工是因為過去的“戰功”而升任時,那份光環與自以為是,會漸漸養成許多自己不易察覺的惡習。例如習慣用命令式的口吻;以不合理的資源去擴大產能;行動的時候只有自己,不考慮別人等。這些作為,都會讓團隊漸漸從內部開始崩塌。
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壞習慣以及養成背后的行為要素之后,我們也可以正面來分析下在不同階段需要養成的好習慣。
三個階段,三種不同的關鍵習慣
對職場小白而言,大量接觸執行面的工作,因此有良好的執行習慣,很關鍵。比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:工作的重點在于按照工作進程、工作規范來逐一完成。
當逐漸晉升為團隊的管理者,最重要的,是要有改善、優化的習慣。無論是流程、質量、服務、意識,還是個人的職業習慣。管理者必須要有“優化”的習慣動作,才能讓自己的小組做得更好。當然,許多與“溝通”有關的習慣,也會成為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要素。
當你成為經營者,得順應環境的變化,必須要有擴大自身格局的習慣。來自于一些新事物的啟發,要去做一些新的改變,必定要擁有掌控全局、洞察事務的習慣。為了要能落實、影響這些改變,經營者又必須有身先士卒、重視細節的習慣。
五個要點,協助團隊脫離壞習慣的漩渦>
一個人擁有不好的習慣,而不自知,作為主管,絕對有義務進行點撥,修正。那么當你發現下屬有不好的工作習慣的時候,你該做出如何有針對性的反應呢?
針對溝通指導設計的五個環節,可以參考以下步驟:
步驟一【探討】
溝通的第一步去探討溝通,去尋找這些不好的習慣,而不是一上來就責備。要意識到:協助小伙伴修正一項不那么合理的習慣,是一種建設性、長期的溝通過程。
步驟二【感知】
在溝通并過程中,當事人在當下可能感受不到行為的差異,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,這個事情就應該是這么做的。
所以,當我們說明在哪個時間點,哪些習慣是不好的情況下,對方的感知一定會是抵制的,有可能還會制造沖突。
那么在這個時候,我們一定要讓對方強烈的感知到,這樣的行為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及嚴重的后果,可能的情況下,最好再做一定的記錄。
步驟三【建議】
我們回溯到最先的情況,協助伙伴一起思考,如果那樣的情形再發生一次,他們會怎么用“自己的方式”再來一次?然后給予中肯的建議,協助他們修正出最正確的做法。
步驟四【引導】
關于習慣行為,通常主動性改變的效果會更好。所以我們應該適時引導對方做出行為上的改變,要他們自己去設計改變的行動,這樣他們一來會對為什么要這樣改變印象深刻。
步驟五【反饋】
在對方做出改變的行動之后,要設立一個時間結點進行檢驗。要給予對方明確的正向反饋。
如果再有不好的習慣發生時,按上述步驟再來一遍。
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,它不是學了新的技能,或是聽了一場感人的演講,就可以立馬改變的。任何的習慣,絕對是建立在長期細微的事物當中,持續不斷的去影響,去感知,去實踐后養成的。
小事情能帶來大改變。如果我們持續在工作與生活中慢慢實踐,把壞的剔除,逐漸增加好的習慣,那么,將來不管處于什么階段,就能獲得熠熠生輝的人生。
遇到不喜歡做的事情,就會開始推托,不想要面對,不想要解決,能拖就拖。自我的能力不錯,有太過強勢的習慣,常常讓別人覺得不是太舒服。害怕面對沖突,就算看到團隊中有不好的習慣,也是睜只眼閉只眼,盡量不得罪人,保持中庸,明哲保身。
對于有不好工作習慣的部屬,無論我們怎么責備他們,他們還是不肯改變。有想要改變一些習慣,但只要一忙碌或是疲憊,就又立刻忘了。那些壞習慣,不重要,不緊急,不改不換,這些習慣就在那里,如影隨形。
人類一生的工作,精巧還是粗劣,都由他每個習慣所養成。—富蘭克林
我們可以思考下,在職場中,大家最常遇見的壞習慣有哪些?
我大致把它們分為兩類:
1.個人:自身行為的壞習慣
2.組織:對他人展現的壞習慣
對個人來說,最常見的是遵守規章方面的小問題,例如遲到早退、做事拖延、不主動不積極、點一下動一下等等。這些個人素養及行為的問題,我認為是比較好解決的,只要給一點環境的刺激,或者是旁人的一個提醒,一點點小小的懲罰措施,思想教育,改變是不成問題的,只是時間早晚的關系。例如老是遲到的話,就去思考可不可以讓其調整一下作息時間,用全勤獎作為刺激源。如果說上述的不良習慣,是一個開始點,觸及范圍比較小;那么對組織內的壞習慣,則會是一個面,影響一大片。
例如我們常常看到有一種人,非常的以“自我為中心”,只要是自己的工作,就特別重要;自己的部門所提出的方案,就是最完美的。這樣的心理,說白了,就是“唯我獨尊”:其他部門都要來配合,不許抵觸,不許提出任何異議。
在這種習慣思維,剛開始可能只是本位主義,認為“我的部門不是你們可以控制的”;久而久之,這樣的人容易在職場上制造小圈圈,一群又一群的山頭林立,大家都想盡辦法鞏固自己的勢力,最后,他們從不愿意合作開始,變成根本上非常抗拒別人的建議,甚至抗拒組織的變革。
你會發現這種人非常排斥與別人溝通、合作;沒有開放包容的心態,無法跨部門協作;而組織內存在這樣的壞習慣,不斷累積,擴大,當組織發展到一定的階段,便會成為一道組織的枷鎖。
職場上的壞習慣是怎么養成的?
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:
第一種不管怎么做,績效反饋永遠是優秀
例如他經常拖延工作,交代的項目一拖再拖,但是主管對此沒什么反應。例如他習慣用很多投機取巧的方式,喜歡溜須拍馬,實際沒有什么技能;但是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不愿意在第一時間戳破。
這個其實就是角色的反轉,就是下面的人摸到了你的習性,他不需要付出努力,花很多的精力和時間,應付著自己的工作,同時也應付著你,他就能換回想得到的報酬。
這樣的情況最常出現在“和諧共處”的組織環境中,大多數情況下,部門中有一位“好好主管”,希望組織成員都和諧,沒有沖突,氣氛融洽。但其實這樣的部門,是最沒有“前途”的,因為所有成長的目的,都只是為了換回“組織的一團和氣”。
第二種太過承襲過去的成功經驗。
一個人可能因為過去的成就,讓他覺得同樣的模式是對的。我們看到很多團隊精英升職到管理層,可能是靠著一股沖勁。但他們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因素,第一是環境是變動的,過去的方法現在不見得管用;第二是在不同的位置,有時做法也會跟著不同。
成功的光環實在是太閃亮了,尤其如果一位員工是因為過去的“戰功”而升任時,那份光環與自以為是,會漸漸養成許多自己不易察覺的惡習。例如習慣用命令式的口吻;以不合理的資源去擴大產能;行動的時候只有自己,不考慮別人等。這些作為,都會讓團隊漸漸從內部開始崩塌。
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壞習慣以及養成背后的行為要素之后,我們也可以正面來分析下在不同階段需要養成的好習慣。
三個階段,三種不同的關鍵習慣
對職場小白而言,大量接觸執行面的工作,因此有良好的執行習慣,很關鍵。比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:工作的重點在于按照工作進程、工作規范來逐一完成。
當逐漸晉升為團隊的管理者,最重要的,是要有改善、優化的習慣。無論是流程、質量、服務、意識,還是個人的職業習慣。管理者必須要有“優化”的習慣動作,才能讓自己的小組做得更好。當然,許多與“溝通”有關的習慣,也會成為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要素。
當你成為經營者,得順應環境的變化,必須要有擴大自身格局的習慣。來自于一些新事物的啟發,要去做一些新的改變,必定要擁有掌控全局、洞察事務的習慣。為了要能落實、影響這些改變,經營者又必須有身先士卒、重視細節的習慣。
五個要點,協助團隊脫離壞習慣的漩渦>
一個人擁有不好的習慣,而不自知,作為主管,絕對有義務進行點撥,修正。那么當你發現下屬有不好的工作習慣的時候,你該做出如何有針對性的反應呢?
針對溝通指導設計的五個環節,可以參考以下步驟:
步驟一【探討】
溝通的第一步去探討溝通,去尋找這些不好的習慣,而不是一上來就責備。要意識到:協助小伙伴修正一項不那么合理的習慣,是一種建設性、長期的溝通過程。
步驟二【感知】
在溝通并過程中,當事人在當下可能感受不到行為的差異,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,這個事情就應該是這么做的。
所以,當我們說明在哪個時間點,哪些習慣是不好的情況下,對方的感知一定會是抵制的,有可能還會制造沖突。
那么在這個時候,我們一定要讓對方強烈的感知到,這樣的行為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及嚴重的后果,可能的情況下,最好再做一定的記錄。
步驟三【建議】
我們回溯到最先的情況,協助伙伴一起思考,如果那樣的情形再發生一次,他們會怎么用“自己的方式”再來一次?然后給予中肯的建議,協助他們修正出最正確的做法。
步驟四【引導】
關于習慣行為,通常主動性改變的效果會更好。所以我們應該適時引導對方做出行為上的改變,要他們自己去設計改變的行動,這樣他們一來會對為什么要這樣改變印象深刻。
步驟五【反饋】
在對方做出改變的行動之后,要設立一個時間結點進行檢驗。要給予對方明確的正向反饋。
如果再有不好的習慣發生時,按上述步驟再來一遍。
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,它不是學了新的技能,或是聽了一場感人的演講,就可以立馬改變的。任何的習慣,絕對是建立在長期細微的事物當中,持續不斷的去影響,去感知,去實踐后養成的。
小事情能帶來大改變。如果我們持續在工作與生活中慢慢實踐,把壞的剔除,逐漸增加好的習慣,那么,將來不管處于什么階段,就能獲得熠熠生輝的人生。
上一篇:沒有了 下一篇:用辭職要挾漲工資,人力資源怎么解決?